我國的BIPV市場潛力巨大,但長期以來,這種潛力并沒有轉化為市場規模。2020年9月,我國碳中和的承諾為BIPV發展注入了新的增長動力,建筑碳排放巨大,而BIPV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那么BIPV市場認知的提升能否惠及薄膜太陽能廠商?
BIPV是光伏市場中的一個小眾市場。2020年,中國新增的BIPV裝機容量只有709mw。相比之下,2020年新增的光伏裝機容量為48.2GW,是BIPV的68倍。BIPV的裝機容量沒有上升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經濟。作為一種可以發電的建筑材料,BIPV在實際應用中會增加建筑成本,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
經濟性是過去晶體硅太陽能被一步步壓制,將薄膜太陽能推到墻角的關鍵原因。晶體硅太陽能由于轉換效率較高,在千瓦時成本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使得電站投資者在固定的基準電價下使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這決定了電站投資者沒有選擇薄膜太陽能電池,而是選擇晶體硅太陽能。
BIPV所依托的建筑面積的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屋頂、建筑外墻、玻璃幕墻等。其中,屋頂更適合晶體硅太陽能,陽光傾斜度更好。在新建廠房屋頂的情況下,屋頂BIPV集成了屋頂和晶體硅太陽能,甚至比屋頂上的光伏板BAPV成本更低,經濟性更好。
但是,在建筑外墻和玻璃幕墻的場景中,晶體硅太陽能的經濟性優勢就無法發揮出來了。即使在朝南的建筑外墻上,由于太陽的傾斜,晶體硅太陽能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經濟收益也會大打折扣。如果有局部陰影遮擋,很容易產生熱斑效應。至少會產生熱阻,影響發電量,最差情況還會出現火災。
這些場景正是薄膜太陽能技術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與晶體硅技術相比,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產品具有晶體硅技術所不具備的高美觀性、強適應性和均勻透光性等特點。它們在玻璃幕墻、光伏瓦片等應用領域具有獨特的優勢。
要真正實現光伏建筑一體化,必須面對每個建筑的個性化需求。標準化的產品是過去晶體硅太陽能的優勢。通過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我們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然而,與建筑相結合,光伏必須考慮業主和設計師的個性化需求。
BIPV市場正處于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加速實施,BIPV帶來的建筑減排效應將推動各地出臺更多的激勵政策;另一方面,隨著晶硅領軍企業的進入,BIPV的市場認知度將進一步提高,這也將有利于薄膜太陽能廠商。
400-855-1855
0592-3754999
郵箱:sales@mbt-energy.com 售后:service@mbt-energy.com